第四章 华山武学_诸天:剑出华山
笔趣阁 > 诸天:剑出华山 > 第四章 华山武学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四章 华山武学

  理论上讲,任何武功都是劲力的运用,那么类似的发劲方式,就是联系不同武学的枢纽。

  华山武学起于‘无极桩马’,整合全身肌肉筋骨,可以打出种种不同的劲力变化。

  比如冲拳,气劲用的是‘刺’字诀,击向对手还能变爪擒拿,劲力回拉,转变为‘提’字诀,逆着对方的惯性,趁势再打,又变成‘截’字诀。

  不同的动作招式,可以演练出十三种不同的劲力,而华山剑法,也刚好是十三招。

  鱼乐受的是现代教育,于方法论而言,最大的收获是培养出了系统性思维。

  习得拳脚、剑招之后,不自觉的就会去对比二者的相同、不同,然后进一步思考协调统一的可能性。

  总结下来,华山剑法十三招,分别对应不同的劲力:

  白云出岫,点字诀;

  有凤来仪,劈字诀;

  天绅倒悬,截字诀;

  白虹贯日,刺字诀;

  苍松迎客,抽字诀;

  金雁横空,格字诀;

  无边落木,压字诀;

  青山隐隐,带字诀;

  古柏森森,搅字诀;

  钟鼓齐鸣,崩字诀;

  萧史乘龙,提字诀;

  清风送爽,洗字诀;

  诗剑会友,击字诀。

  种种劲力在拳脚招式之中,也是处处体现,这就是相同相通之处。

  那么不同的又是什么?

  剑招比之拳脚,多了一把剑,也就多了一个‘结构力’。

  什么是结构力?

  你拿根木棍杵在地上,双手按压顶端,木棍没有挥舞击打,但它本身笔直的结构,会给你一个反作用力,这就是结构力。

  所以,施展剑招的时候,必须将武器本身的结构力发挥出来,那么,你所施展的劲力就会与武器合二为一,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。

  反之,无法包容武器的结构力,那么你所施展的劲力,还会浪费在控制武器的自重、惯性上面,实际应用反倒不如赤手空拳。

  长剑本身的结构力,完美融入自身的发劲,这就叫人剑合一!

  没有什么滴血认主、血脉相连的神神叨叨,也不用吃饭睡觉都抱着长剑。

  手脚躯干本就是身体的一部分,谁会有感觉自己的手脚有什么血脉相连的感应吗?

  那都是说书人故弄玄虚的胡诌而已。

  真正的血脉相连,不必去感觉它的存在,也感觉不到什么特别的感应。

  因为它本就是你的一部分,指挥起来也不需要通过思维感应,身体本能就控制着它。

  ……武道毕竟要手底下见真章,想通归想通,做不做得到就是另一回事了。

  还是拿冲拳举例,核心要义就是保证劲力走的是一条直线,一点点的偏差都会造成劲力的歪斜。

  但手臂是软的,是可以弯曲的,所以,即便每一拳都打中标靶,也无法保证劲力一定是走的直线。

  这个时候,鱼乐就发现,剑招实际上可以作为一个检验发劲正确与否的标准。

  因为长剑是笔直的,如果发劲出现了角度偏差,那么劲力就会与长剑本身的结构力发生冲突。

  要么带斜了宝剑,要么会造成宝剑的弯折,部分劲力也就浪费在了与武器的冲突之中。

  鱼乐十年苦练,就是要将种种劲力练到收发由心,不管拳脚剑招,只要出手,务求劲力不会出现一点偏差,完美达成打击功效。

  其实‘拳脚与剑招互通互动’这个项目的理论研究早已经完成,最近两年,鱼乐的主要工作都是在熬炼身体,务求心到意到,意到手到。

  这个时候,老岳传了他《混元功》,可以说时机是恰到好处的完美。

  想要随心所欲的施展劲力变化而不出现偏差,仅从气血肉身的层面去达成,那就只能是不断的熬炼,期望形成肌肉记忆。

  ——就这都不可能保证百分百准确,还有个状态发挥的问题,就像那些世界冠军一样,也不是次次都能表现完美。

  但是武道高手还有更好的办法,那便是内力。

  内力的神奇可以说是挖掘不完的宝藏,并不止于属性不同带来的种种不同功用。

  最本质的一点是,凭自身心意,协调控制劲力的变化。

  好比武当派的‘神门十三剑’,这手剑法专攻敌人手腕的‘神门穴’,意在阻敌攻势而不伤其性命,也是张真人创招之时的一点慈悲体现。

  长剑是死的,随便你怎么挥舞刺击,最多有点儿小幅度的弯折,绝不可能像蛇一样随意扭曲身体。

  所以,‘神门十三剑’在施展之时,靠的就是内力去扭曲传达到剑身的劲力,使得剑尖发生偏转弯折,从不可思议的角度击中对手。

  张真人本意是好的,但这路剑法实际上可以变得阴毒无比。

  正是因为它那不走常规、不可思议的击打角度,如果目标不是手腕‘神门穴’,而是种种要害呢?

  鱼乐得了《混元功》,先不考虑神功本身的种种妙用,仅仅是内力的长进,就会对他整合劲力的想法有绝大的助益。

  跟着老岳学了一个月,又在思过崖练了一个月,鱼乐已经将《混元掌》的十招掌法烂熟于心。

  每日舞动掌法,劲力运转带动自身稀薄的内力运转,自然演变成‘混元真气’。

  只有自己炼成了真气,再细细体悟,才能获知其中的妙用。

  相比于华山心法炼就的内力,混元真气的高妙之处,不是简单的质高量大就能总结的。

  两种不同的内力,其实是两个层次的东西。

  《混元功》开篇四句: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。两仪定方,四象成法。

  就这四句话,其实就已经道明了整篇华山心法。

  因为初步接触内力的弟子,难以理解高深的心法口诀,是以,华山先贤创作了《华山心法》,其实是方便弟子入门之用。

  易是儒家的术语,指的是天地未开、元气未判的先天混沌状态。

  把人体比作天地,未经开发锻炼的人体元气,就是一团混沌,只有凝定心神,才能滋生玄妙,破开混沌,判别阴阳,诞生真气。

  这个过程,就是华山心法的修行,作用只在于产生气感,诞生真气,后续的搬运周天只是在强化气感而已。

  这样的内力,只是被心神收摄的人体本有的游离能量,本质上只是生命元气而已,能够些微的强化肉身、壮大气力,但却没有别的妙用了。

  想要把生命元气演变成种种内劲真气,还需要别的法门的辅佐。

  《混元功》就是依靠《混元掌》的约束,才能将生命元气演变成‘混元真气’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